一山不容(1 / 2)

无论魏晋 九州月下 2164 字 14天前

武昌城外, 新的山寨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。

不需要其它货品,山蛮对盐的需求才是刚需,肖晓这里的细盐能让所有山蛮人心动, 甚至远到湘水都有人千里过来跨省换盐——顺着湘江就能到武昌,比翻过危险难行的五岭去广州买方便多了。

当然,如果能顺便带着一些粮食和种子、布匹回去, 也是很幸福的事情。

只不过大部分的山蛮人都太穷了, 他们只能拿得出兽皮和一些干果, 愿意千里来换就是因为肖妃这里换得多些。

但是就算如此, 山蛮人相对能换得的东西也不多。

肖晓晓为此允许他们留下一些人, 用工作来换盐。

大量山蛮人为此感激不尽, 愿意留下的人极多, 加上武昌这里交通便捷, 石山峒人口上涨超快, 粮食储备很快见底,肖晓晓为此还去找陶侃帮助,借了些军粮支应, 但陶侃刚刚大败, 自己的军粮也不够, 肖晓晓得到的帮助有限。

肖晓晓为此将长江中游的产粮区都翻看了一遍后, 发挥了蚊子腿上刮精肉的精神,决定压榨一下南边富户分们,荆州很多南渡的士族,居住在西北边的汉江平原处, 据坞堡自守——先前这些士族很多都送了家族里能干的儿孙来她手下投奔。

嗯, 有需求就有用处, 肖晓晓只表态了需要粮食来修筑小城, 他们就主动送了近万斛粮过来,足够他们这的人吃上半年。

不过光有吃的不行,肖晓晓组织了手上所有的蛮人,开始在武昌北边恢复生产,武昌做为兵家必争之地,已经被人来回犁了无数次,本地的大户早就跑了,剩下没跑的贫民,也大多被杀,良田荒芜。

有人不理解肖妃为什么在局势不稳定的情况下就重垦田地,这样不是给别人做嫁衣吗?

肖晓晓的回答是天时不等人,今年不弄好田地,等明年开春就来不及种庄稼,至于会不会被别人收割了——真要有人敢过来抢,我就带草原的兵马把抢的匪和粮一起抢回来就好。

这个回答让所有人都闭嘴了。

于是在徐策出门的日子里,肖晓晓就全力组织生产,恢复秩序。

她手下的工作主力就是各地来的山蛮。

很多山蛮民众并不习惯于这种机械的劳作,他们多是采摘渔猎为生,搬砖推车挖土都是很辛苦的事情。

他们更喜欢挑拣草药之类的精细活,可做这些时,又不会太精细,经常捡不干净根上的土,或者茎叶花分不干净,被质疑工作得不好时,还会无理也声高地表示监工是故意挑刺找他们麻烦。

这些都是小事,管理严格一点,做的好的赏,差的罚,肖妃很快就教会了山蛮们什么叫工作质量。

然后又有了新的麻烦。

这些来做活的山蛮有男也有女,他们经常在吃饭休息时聊着聊着就对起歌来。

石山峒在成为山蛮的交易打工地后,居然开发出了同城交友功能,这是肖妃万万没想到的事情。

由此因果,还经常发生抢婚和走婚的事故——或者也可以说是故事?

南方和北方不同,汹涌水系和高深的山脉将大大小小的蛮人切割成无数部落,交流有限,半封闭的聚落生活,让很多蛮人都有不同的习俗,在后世,因为汉人对南方的开发,很多部族都消亡同化在历史大潮中,只有一小部分在边远地区继续生活。

但现在,并没有这个问题,肖晓晓在所有过来交易的山蛮人入市前,就已经告知不能在城里用他们规矩,否则不许进城,但说者自说,听者自听,每天还是有大量引起冲突的山蛮人被暴打一顿,轰出城去。

就算如此,山蛮们还是会悄悄你来我往,搞出了无数纠纷。

……

十月下旬时,天气开始冷了起来。

南方强大的湿度让阴冷的温度如鬼魂一样徘徊不去,肖晓晓难以适应,出门的次数大减。

好在这时,徐策回来了。

徐策等人在南昌坐船顺水入长江后,便弃船上岸,顺着湖北的丘陵带,翻山回到了武昌外的石山峒。

还带回了张舆。

这位不满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是很激动的。

张舆摸着城墙的目光都仿佛在看情人,他在这座小城里看什么都很新奇。

“虽然仅仅是一座小城,却与其它小城大大不同,”在肖妃面前,他感慨道,“这里生活的庶民百姓,皆无畏惧不安之心,井然有序,这才仅仅是修筑数月的小城,真是难以想像阿姊经营多年的上党蓟城会是何等模样。”

这暗示的太明显了。

面对这年轻人期盼的目光,肖妃却是铁石心肠地道:“如今荆州与北方隔着一州之地,沿途危险,为免意外,公子暂时还回不了北方。”

张舆目光一下子就充满了悲伤。

肖妃直接了当地道:“女、渤海公如今未有子嗣,你若回到北方,是祸非福,这次请你来,还是我自做主张,所以还请公子先暂居广州,待我回禀了渤海公后,再议去留。”

被嫌弃的张舆恹恹地走了,看这小城的目光就像失恋了一样。

肖妃却不以为意,反正没有人能阻挡她的大业。

她几乎可以看到肝娘得到这礼物会有多头痛——更重要的是,肝娘她还不能拒绝,因为这是目前最优的解决之法,便是女神也不会说出什么不对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