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六九章 老苏小苏(2 / 2)

玩宋 春溪笛晓 2240 字 21天前

官家才刚有立储之心,众人不好对赵宗实的教育问题指手画脚,都处于观望状态。再有,赵宗实也已经三十岁,想对他进行“再教育”其实已经很难,很少有人愿意接这个烫手山芋。

这会儿很多人都想起来了,从去年开始,王雱就已经带着赵仲针这个“烫手小山芋”跑洛阳下乡调研。

这少年真是让人不知该说他什么才好。他难道不怕与赵仲针这个准皇孙亲厚,让官家对他生出猜疑来?更何况他一介文官,本就不该和宗室、外戚亲近!

可,他们看了这书心中不免惭愧,惭愧于自己在仕途上走得越远,越忘记为官的根本。反而是这样一个让他们又气又恨的少年,带着准皇孙看到了那些他们理应好好去看的东西!

……

苏洵最近手头总拿着两本书,一本是《洛阳见闻录》,一本是(具有中国特色的)《资本论》,他敏锐地发现这两本书风格不一,深浅各异,却有种奇妙的对应感。

对王安石,苏洵是有点不喜的,没别的原因,第一眼看上去就不太合眼缘。

苏洵觉得王安石这人固执拧拗,刚愎自用,凡事只爱当一把手,还是容不得别人提意见的那种。苏洵认为这样的人当地方官是个能手,若是官当大了绝对是一种灾难,一准会把朝廷弄得一团糟!

由于司马光和王安石是亲家,苏洵也没好和司马光说这个评价,在司马光的宴会上碰见王安石也只能勉强应和。

更可恨的是,这王安石天天就知道炫耀他儿子,烦人!

就上回,王安石还跑来和他炫耀儿子,说他儿子王雱读书一遍就会,他一时没忍住堵了回去!

虽说,他两个儿子高中晚一些,可也在同一年达成了一门两进士成就,难道比你儿子差了?

眼下苏洵面前两本书,一本是王安石给他送来的,一本是王雱和赵仲针合著的。

《洛阳见闻录》明显是在提出问题,而《资本论》里头则是探讨问题的根源与解决方法,书中提到许多全新的、似是而非的理论,说对吧,又不全对,说不对吧,你又挑不出错处来,只能跟着它的思路走,按着它的方法去思考和验证。

苏洵越琢磨越觉得这两本书说不准都是王安石的手笔,他拒绝相信全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小孩搞出来的。王安石这人为了让人赞同他的革新之法,居然撺掇儿子做出这样的事!

苏洵如此这般如此这般地一琢磨,把两本书的阅读心得整理出来汇总成一篇文章,叫人送去给司马光。

司马光也看了《洛阳见闻录》,看完苏洵的分析文章之后地醍醐灌顶:原来如此!

上一回司马光粗粗看了遍《资本论》,便觉得其中论点与王安石的许多想法一脉相承,悄悄问王雱这书是不是王安石自己写的。司马光取出《资本论》,对应着《洛阳见闻录》提出的问题重读起来,越读越觉得苏洵的猜测有理,这两本书都是在王安石的授意下弄出来的!

休沐日,王安石揣着他儿子的新书与司马光他们到大相国寺的禅房里搞聚会,寻机吹起了自己儿子,结果吹着吹着发现其他人看向自己的目光都挺复杂。

王安石一问才知道众人私底下交流过,所有人都觉得这两书都是他操刀的,要么自己写要么给大纲让儿子照着写,他不低调就算了,居然还这么吹他儿子,不要脸,当别人眼瞎吗!

聚会结束后,王安石气咻咻地回了家。

王雱见他一脸气闷,麻溜地凑上去问:“爹你怎么啦?不是和岳父他们去聚会了吗?”不对头啊,商业互吹,应该让人身心愉悦才是!

王安石冷哼一声,还是恼火得很。这些家伙一个两个觉得他自己写了本《资本论》,又指使他儿子伙同赵仲针出一本《洛阳见闻录》相对应,真是岂有此理!

他根本没做过的事,怎么能冤枉人?

听王安石把亲家和朋友们的怀疑说完了,王雱不得不佩服苏洵等人的敏锐,这都被他们给看出来了。

苏轼画《弃婴图》、赵仲针写《洛阳见闻录》,确实都是在发现并展示某些问题,引起广大群众注意。

既然看见了病症,自然要开始想办法对症下药。

具体用什么药,得有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来支持。王安石送出去的那本(具有中国特色的)《资本论》就属于理论基础,只要让王安石摸索出可以复制的、成功的实践经验,那未来那场“王安石变法”步调就会更稳健一些。

王雱劝说他爹,这个老苏啊,一点不懂您,您不如干出点实绩堵住他的嘴,让他无话可说。

王安石听了觉得有理,直点头,还冷哼着和王雱评价起苏家父子俩:“老苏不如小苏。”

王雱心道,上回也不知是谁写信来痛骂苏轼不敬长辈,和他杠得脸红脖子粗,还在那本厚厚的小本本上记录了一番!

当然,这话王雱肯定不会说出来。毕竟,偷看老爹日记好像也是不道德的,很不尊重老爹隐私,绝对不是一个好儿子该做的事!

王雱自觉自己是个绝世好儿子,积极地鼓励了他爹一番,让他爹多干实事,多找些能干的人一起搞事情。

第二日王雱琢磨着手里的计划都已经安排妥当,近期好像没什么要忙了,决定去找点事玩。他想了想,拾掇好自己那身绯袍,乖乖地跑回枢密院报到。

富弼服丧后,曾公亮就去补了相位的缺,当时枢密院上下陆陆续续换成一张张新面孔,换到今年开春就只有一个是王雱熟悉的了:包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