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6节(2 / 2)

唐谋天下 青叶7 2894 字 4天前

而安西如今……李弘身在吐蕃,大局已定,不日即将就会返回长安……

武媚脚步匆匆,脑海里也是匆匆思索着朝堂之事,猜测着是什么事儿,能够让陛下气的昏过去。

越想越觉得,此事儿恐怕十有八九,跟那个小王八蛋有关系!

这几年李弘在安西的成就是众人有目共睹,其治安西、镇阿史那都支、李遮匍,在朝堂上已经是赫赫功绩。

因为这些,都快要让陛下天天笑的合不拢嘴了,天天把太子殿下挂在嘴边,夸的快跟一朵花儿似的了。

而随着李弘进入吐蕃后,虽然曾经一度惹得李治不满,觉得过于意气用事,但随着好消息跟捷报一个个的传过来,李治又是天天开怀大笑,朝堂之上这段时间,一直都是笑声不断。

特别是当朝堂众臣跟李治,知晓了裴行俭、马载,还有当初被李弘罢官的戴至徳等人,在吐蕃又被李弘重新任命后。

朝臣一个个是嘴上抹了蜜似的,一天不夸下大唐的皇帝陛下李治,还有身在吐蕃的太子殿下,好像都觉得不舒服,好像如此大功就该放在嘴边,天天夸,时时赞。

而且现在已经又有人开始憧憬万国来朝的景象,当年自从太宗皇帝被各国尊为天可汗后,朝堂上下都是极为振奋。

但到了这一朝,大唐皇帝头上的天可汗尊名,早已经名存实亡了,大唐对于各国的影响力,也不再如太宗皇帝那般。

武媚颤抖着手拿起让李治昏过去的奏折,看着那个仿佛跟鲜血一样鲜艳的红绫,再看看红绫处那如褐色的一道笔迹,武媚都差点儿气急攻心的眼前一黑。

奏折上这种独特的标志,是西域特有的紧急奏折的标志,是比红绫急奏还要紧急,还要事态严重的奏折。

可以说,这种加上褐色的紧急重大奏折,是专门为身在西域的那个小王八蛋而设置的。

所以武媚一看那奏折外面的标志,就不由自主的心头打颤、浑身哆嗦。

强自静下心来后,武媚仔仔细细的看了第一行字,接下来便是匆匆的略过整封奏折的内容!

“哗!”奏折被武媚一怒之下仍在了地上,顿时李治的房间内,宫女、太监跪成了一片。

甚至连把脉的御医都是被吓得一哆嗦,赶忙稳住心神,强自镇定的为李治把脉。

“简直是胡闹,目无法纪、目无朝纲、目无皇家!成何体统!谁让他去的?裴行俭他们都是干什么吃的?薛仁贵、黑齿常之自诩良臣猛将!为何要让太子殿下跟着一起犯险!简直是胡闹!”

武媚气的脸色铁青至极,皇后的威严此时尽显无遗。坐在椅子上大口的喘着粗气,胸前的高耸随着她急促的呼吸,来回上下剧烈的起伏着。

可想而知,李弘这一次把他的父皇李治,跟龙妈武媚气成什么样儿了。

“回皇后,陛下醒转了。”御医小声的提醒坐在椅子上发怒的武媚。

武媚闻言,立刻起身走上前,只见李治躺在床上,虚弱的缓缓睁开眼睛,看了一眼武媚后,便与武媚两手相握。

“朕无事儿,恐怕是这段时间太累了,一下看到……咳咳……唉……”李治虚弱的停顿了半晌,接着说道:“皇后立刻拟旨,无论如何都必须让李弘活着回来,朕的皇子中……”

“陛下……您先休息会儿,妾身看了,这李弘虽然进入了吐火罗,但想来不妨事儿的,薛仁贵与黑齿常之,可都是我大唐能征惯战的赫赫将领,足够护的他的安全了。”武媚看着虚弱的李治,眉头间的愤怒早已不见,换上了一副温柔和气的面孔。

李治牵动嘴角笑了笑,微微摇着头,在龙榻上用另外一只手摸索了下,拿出另外一个奏折,虚弱的低声说道:“皇后先看看这个吧,朕这几日恐怕难以处理朝政,有何事,不妨皇后先替朕处置,但一定要切记,必须让李弘活着回来!”

李治说完后便缓缓的闭上双眼开始养神,但从起伏的胸膛,以及紧皱眉头的苦痛神情上,武媚还是察觉到了一丝不详的异样儿。

前后两次叮嘱自己,一定要让李弘活着回来?为何会如此叮嘱?到底有何用意?还发生了什么自己不知道的事情?

武媚任由李治的一只手,无力的放在大腿上,拿过李治递给她的另外一封奏折,刚要撕开,想了下说道:“明日一早,立刻派人去太乙城请孙神医进宫,让其为陛下探视一番。”

“是,皇后。”扬武跟连铁同时应声道。

“拟旨,因陛下龙体欠安,暂停早朝,如有紧急政务,可门下、中书酌情处置。另……命兵部尚书立刻进宫。”武媚担忧的看了一眼躺在那里的李治,先安排着眼前的事物。

看着李治在自己下令后并无反应,这才缓缓拿起手里的奏折打开。

看字迹,赫然是李弘的亲笔奏章,无论是形式、格式都是极为工整、严肃,完全不像是平日奏章的懒散作风。

第235章 疑惑

武媚看完这封李弘亲笔书写的奏章,不由得也是一阵一阵的发懵,看完整个奏章后,就算是素来以内心强大自诩的她,也是觉得神经有些恍惚,心里感到一阵难受跟空唠唠的。

这还是她的儿子吗?还是那个为了逃避责罚,成天跟她东躲西藏的太子殿下吗?

武媚眼前一幕幕的浮现着李弘平时的样子,除了当年在太乙城遇刺那一次,她看到了不同的李弘。

但那个时候的李弘,也是一个不服输,顾大局的李弘,是一个从来不会以身犯险的李弘。

他把他自己的命看的金贵着呢,要不然也不会在皇宫,看似无法无天、藐视一切礼法的样子,但却在皇家权利这跟底线上,他是从不越雷池一步的。

武媚看了看沉睡中的李治,灯光下,武媚再次细细品读着李弘的这封奏章。

遣词用句、笔迹勾划,还有他发明的那标点符号的应用,都足以说明这是李弘的亲笔奏章。

那字里行间欠揍的样子,用句时调皮捣蛋的德行,都能证明这是李弘的风格。

武媚手里拿着连铁从蓬莱殿,带过来的其余李弘的亲笔奏章,一一仔细对比着,但眉头间的忧虑跟疑惑,非但没有减少,反而是越来越多。

她不相信李弘会以自己的性命去换边关两万将士的性命,她知道李弘乃性情中人,这几年也可能改变一些心性。

但知子莫若母,以李弘的性格,一件事情如果没有超过五成的把握,他基本上不会冒险去做的。

何况他这次出征波斯都督府,甚至可以说是把大唐两大能征善战的名将,薛仁贵跟黑齿常之都招致麾下了,说明了李弘他知道此行的凶险。

而这也反向说明了李弘的谨慎,毕竟以薛仁贵与黑齿常之两员勇将,再加上他这个用兵打仗,丝毫不弱于两人的军事才华。

三人一起出征,就算是无法救出那两万大唐将士,但保全三人回到西域这是绝对不成问题的。